家長《論語別裁》讀后感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本書還沒有完全讀完,但看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改變了我對《論語》的印象,它並沒有我們想像那麼晦澀難懂,即使離我們的生活已經兩千多年了,實際離我們並不遠,而且生活、教育中處處都蘊藏著其中的道理,只可惜我們卻又常常以偏概全,斷章取義,而南懷謹先生對《論語》有了深入淺出的解釋,時刻都在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無論工作還是做學問都是以做人為基礎的。

今天先談談教育,這也是為什麼我希望瞭解該校的原因。教育發展到今天,望子成龍已經越發畸形,其實我們都要接受我們的子女就是一個普通的人,首先要成為一個身體健康,思想健康的人,修身養性就是做人的根本。

我們習慣被社會環境、被外在的物質誘惑,或者被情緒、被思想迷惑,容易把清靜自在的心性擋住了,作為父母就把不清靜帶給了孩子,我們在抱怨他們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時候,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不滿意,是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在大環境中,我們時常也會忘記教育的本質,教育首先不是學到了什麼內容,不是考了什麼樣的分數,而是先學會做人,從修身養性開始。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便是 “讀書明理” 四個字, 就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在物質富足的今天,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並非難事,而如何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過得很舒適快樂的一生,在現在社會卻並非易事,因為我們的心不清靜了。在“讀書明理”以後,因為我們有了智慧,自然也就懂得了謀生的技術,明白了仁義之道以後,一切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國一年,親身經歷了每天面對繁重的課業,家長不得不被學校綁架,更有很多家庭放棄了孩子的運動,娛樂時間,加入到培優大軍中,不得不讓我去思考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學會謀生的技能,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嗎?一個人在童年階段都不能夠快樂,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對他的一生的影響,我相信是毀滅性的。

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而為什麼企業卻一直在說用人越來越難?首先就是沒有學會做人,謀生的技術不難學,然而不會做人,即使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又能如何?很多人以為的分數就是技能,功利心的驅使,現代化的學校和超前的課外補習,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和身心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沒有了時間運動,沒有了時間思考,沒有了時間閱讀,更沒有了時間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我們更應該懂得教育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孩子的成長要靠自己,不要過分要求,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秉性,讓他自由發展,找到自己的興趣。教育不在於他將來是不是有所謂的世俗的成功不成功,首先是長大做個好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養,再次,希望他可以開心的做事,而不在於外界的評判,我們這一代人,要面子,用物質來衡量成功與否,用孩子的成績來衡量教育的成功與否,首先標準就是錯了,成功在於自己的內心,與外界無關。再談到家長,我們在孜孜不倦“教育”孩子的同時,我們往往忽略了自我教育,孩子的問題往往就是家長的投射,家庭的問題,或者從遺傳裡就有的問題,違反秉性地讓他一定要走一條所謂的“成功之路”,必然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南懷瑾先生的書需要一直讀,反復讀,指導著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一本指導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感悟,共同實踐的書。

南懷瑾先生對“仁”的闡釋和講解,讓我更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仁”的認識,更堅定了“仁在心,學做人”的信念。南懷瑾先生認為“裡仁”是人如何處在仁的境界,要求我們重視個人修養,強化精神提煉,追求“仁”的境界。這就引導我們以“裡仁為美”,讓修養、學問、做人達到智慧之境,達到真善美的境界。通過學習閱讀,從先賢聖人那裡學習做人之道,以“恭、寬、信、敏、惠”要求自己,真正成為“至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