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代的文化,失落的文明-徐鵬軼

在談到五四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南師曾說,五四運動應該是倒洗澡水的過程,最後卻連裡面的小孩子也一起倒掉了。二十世紀初,當時的社會問題積重難返,病入膏肓;西方的船堅利炮徹底地把中國人的自信給打跨了,而西方的新思維、洋麵包更讓人們認為孔孟儒家思想是束縛和阻礙中國發展的根本原因。所以南師說,為什麼要打倒孔家店呢?五四運動當年,人們要打倒它,這是必然的。因為這個店,本來是孔孟兩個老闆開的股份公司,下面還加上一些夥計曾子、子思、荀子等等,老闆賣的東西是貨真價實的。可是幾千年來,被後人加了水賣,變質了。還有些被後人解釋錯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學家。這些錯誤的解釋,讓整個光輝的孔孟思想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因此後人要推倒孔孟思想。

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經過短短的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因為這種切割,就此一刀攔腰斬斷,形成了可怕的文化斷層,孔孟儒家思想日漸勢微。自六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幾乎一無所知。更為可怕的是,因為這種無知和不瞭解而妄自菲薄,沒有認同感,視傳統華夏文明為野蠻文化,乃至洪水猛獸。嗚呼哀哉!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現在這個時代,物質高度發達,可是因為思想文化的空虛,沒有精神支柱,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類正面臨新的危機。回歸正宗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孔孟之道,勢在必學!而研究孔孟思想,又必須要從《論語》著手。問題是經過2500年的演譯和時代變遷,加之數以千計的各種注解,我們已經很難真正讀懂和體會到先師聖賢的根本思想。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很多孔孟之道的精華和精隨被糟蹋地面目全非。僻如"人之初,性本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們僅僅只是以白話文的字面意思淺顯而膚淺地去理解,所以不以為然而失去對孔孟思想的恭敬之心和敬畏之情。殊不知這些簡單的文字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儒釋之道。

《論語別裁》透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一層一層地打開為人之道,為學之道。尤如濃霧中的明燈,需要不斷地通讀和揣摩,學而時習之。南師字裡行間的精妙思想令人心折,讓人如沐春風,從容進入《論語》的豐饒世界。南師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修養,用淺近易懂的具體事例來解釋,使沒有學過古文言文的我們能很快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涵義,尤其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關鍵!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和華夏文明,更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當務之急是如何讓下一代能更早更全面的瞭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熟讀《論語》、《大學》、《中庸》,取其精華,去其枝葉。取捨之間,需要智慧和緣份,更需要一個優良的環境耳濡目染和薰陶。人生處處皆學問,真正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潛心向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尤其是對下一代,如何學習孔孟之道及中國傳統文化,不浮躁,不隨波逐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一個卓爾不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