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讀後感-吳昱欣媽媽

繁忙的工作,一直不能將自己要學習經典的想法付諸於行動,到目前為止,僅停留在前幾年和女兒一起讀《三字經》、《大學》、《中庸》基礎上,對於《論語》其實內心是有些恐懼的,除了耳熟能詳的幾句,其它內容還沒有嘗試去讀過。通過讀南懷瑾老先生的論語別裁,漸漸明白了這些生澀內容所講述的意義,雖然還是有些一知半解(需要多次閱讀及溝通、交流),就把我這一知半解的部分收穫提前來與大家進行一個交流。

本書按照論語二十篇的序列逐句進行了講解(其中第十篇放在了最後,到目前為止我看了第一至五、第十一、十五篇),南懷瑾老先生結合古今,旁徵博引,以故事的方式來講述了短短幾行字所表達的含義。看論語別裁不僅是在學習論語,同時也是在學習佛教、道教(老子的道德經)、西方哲學等知識,信息量非常大,老先生用他淵博的知識多角度闡述了《論語》這部鴻篇巨著,引發讀書學習的人,去學習更多知識的興趣。就如本書開篇學而第一三言四語中提到的“三四教授”,現在很多老師都不太注重自身知識水準的提升,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完成任務似的完成教學,還總是批評現在的孩子不好學,如果都像南懷瑾老先生一樣或至少是在不斷學習的老師,用一些好的方式何患孩子們不愛學習呢。下面是我具體的一些學習心得:

先進第十一章中提到了生、死、靈魂,我因為自己現在所從事的行業與此有一定的聯繫,所以也就提前關注到了古人對這方面的看法。我們現在的醫學已經進入到基因階段,基因治療、基因診斷、克隆、蛋白質培養、組織再生已不是神話,那麼對於第一因的提法,對於人類不是進化而來的提法也不能說沒有一定的依據。莊子說“不亡以待盡”,回過頭來孔子所說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所以我們要做好我們自己,過好走向死亡的每一天。

學而第一中三面鏡子:講到了怎樣做學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看到這一段,我才知道《大學》是曾子寫的,加上《大學》中的這段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想一起來說說自己的感受,現代社會是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人心都比較浮躁,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每天做什麼事情都比較急,不求甚解,包括教育女兒。記得她三歲時有一天聽一位鄰居說從小就要訓練孩子的定力,每天要讓孩子呆在一個地方不能動10min以上,我就真的這樣去做了,結果你想一個三歲的正常孩子,她的天性就是要動的,結果就是孩子在一邊害怕的哭,而我在一邊生悶氣,最後不得不放棄,現在想起,覺得這樣的行為簡直不可理喻。此外這樣的性格也讓我在工作中走了不少彎路,而且有些事情還重複出現,這讓我變得不再那麼自信。女兒五歲時在一位學中醫的朋友的推薦下,我開始和女兒一起讀《大學》、《中庸》後來因為我經常出差沒有堅持的很好,但還是在無形中給了我很多,上文中提到《大學》裡的這段話(當然還有其它的書籍和知識),讓我學會了每天去反思自己的行為,也讓我能靜下心來深入學習我的專業知識。雖然還是做的不是很好,但和女兒之間學會了彼此尊重,在工作中也獲得了別人的尊重。

為政第二中晚娘面孔難為人:講到了: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段話讓我想起了2006年父母到上海來和我一起住的一件往事,一天父母剛到上海來不久,我們要出外遊玩,父母很早就起床做了一大桌菜,我和先生起床後,我先下樓,看見這麼一大桌菜,我居然火氣就上來了,“上午就是吃早餐嗎,哪有一大早就吃正餐的呀!”繃著臉不搭理父母對我的問候,也沒吃他們做的早飯就出門了,結果那一天因為我的表現,全家玩得非常不開心,父母回來就說他們第二天就要回老家。前段時間看新聞,也看到一位母親也是因為兒子一句不經意的話,給自殺了。這次在本書中看到這一段,特有感觸---色難,還好現在父母還健在,我在不斷彌補中,每每我們在一起再談到這件事,父母都已經忘了,可我不能忘。

公冶長第五中手倦拋書午夢長:提到了一個大問題: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南懷瑾老先生對於這段話的解釋,確實顛覆了之前的理解,原來這是和自身體質有關的一段描述。確實沒有好的身體,是沒有精力來完成想實現的理想的。現在的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比較緊張,沒有時間去休息和鍛煉,很多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近幾年也有很多過勞死的案例發生,近期李開複康復後錄製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也向我們講述了這個道理。寫到這裡突然發現自己也有近兩個月沒有去鍛煉了吧,要注意了。

為了我的健康,我準備去睡覺了。但是為了實現我的諾言,我還必須再堅持一會。

感謝太湖大學堂以這樣的方式,讓我一直在堅持在閱讀這本書,一次心靈的洗禮,一個心態的調節;感謝女兒,以這樣的方式,讓我和她一起成長,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使我在工作中也受益匪淺。

以上心得願與大家一起分享,也請老師給予指正。

 

吳昱欣媽媽

                                               2015年7月22日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