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与“笃志”——读《论语别裁·为政篇》有感 六孝 郑思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为政》。以前读到的文本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枯燥无味的说理,告诉我们要讲信用。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这样的话语无法触动我的内心,对此产生深刻的理解。

  直到读了南爷爷的《论语别裁》,我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对这两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南爷爷在书中提道:“不可只顾目前,如只顾目前,事情因时间的发展改变而情况不同,就变成言而无信,结果就是朝令夕改。早上下的命令,晚上认为不对,去赶快改过来,究竟哪个对?老百姓搞不清楚,这就是大问题。所以孔子说作人、处世、对朋友,“信”是很重要的,无“信”是绝对不可以。尤其一些当主管的人,处理事情不多想想,骤下决定,以致随时改变,使部下无所适从,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段话让我明白了:人若要做到长久地守“信”,必先有计划的立长志,而后坚定不移地笃志。

小时候,老师常常说我有出息”我只知道这是褒,并不懂什么意思,渐渐长大,才发觉我一直都在盲目地努力,没有方向在这样有些荒唐的迷茫与困惑中,我便只求安于现状,放纵自己,慢慢走上了一条“弃信”之路

张载曰:“若志趣不远, 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一个人,若不立志,不为之奋斗,即便学了也是无功而废。有志者,事竟成。人只有立下了志向,并为之奋斗,才能取得成功。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出国留学时,就立下了以学业报国之志。由于当时中国的贫穷、落后,许多外国学者都瞧不起中国人,而徐悲鸿不顾外国学生的冷嘲热讽,天天练习描摹,绘画,终于他信守了当年的承诺,他的作品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

志向是自我确立的人生目标,是人生之路的大方向。没有方向则一事无成,但方向太多,也将一事无成。 正如朱熹所言,“ 立志不定,终不济事。”一个人的志向不定,志向不明,又谈何为志奋斗呢?“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在学习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是不可能办好一件事的。

人无信不立,而“立志”与“笃志”才是信守承诺,实现理想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