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学而》浅析

      《论语别裁》顾书名知其意,此书是南老师对儒学经典著作《论语》基于其自我理解之上作出的一种新解,故称“别裁”。这种新解当然不是对于经典的离经叛道,也不是对经典的势利功用,而是南老师基于其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及“通古今融中西”之功的学识升华。它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思维去解读这一本中国人必读的儒家思想经典,并从中获取养分,受到启迪。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无论是我在读书时还是在后来的阅读中,都听或看到对于孔子这段话是这样解释的:“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嘛!”对于这样的讲解,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但学而时习也好,有朋自远方来也好或是人不知而不愠,我是通通都做不到的。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阅读孔子的这番话,觉得对于学而时习是认同的,但悦似乎说不上;如果有恶友从远方来,估计除了哭,我似乎是乐不起来的;至于人不知而不愠,就如我经常跟妈妈说的我是人不是神。总而言之让我做到这些那是没戏的。最后由此我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孔老夫子果然不是人,他是神。

      细细阅读完南老师的《论语别裁》,该书的结构完全按论语的顺序排列的。第一篇便是这学而时习之,南老师的解释令我重新认识和感受了这段话。

      首先先生讲到的就是学,学不仅是指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也是指学问。学问是从人生经验、做人做事上体会得来的。又讲到了时和习,时其实讲的是随时随地,随时随地要有思想、见习、有体验、及时的反省自己。例如看到某本书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往往会引出无数的感想。又例如苦劝某人不能如此这般,但那人就是不听,而后就出了大错,看到这一切又会引发许许多多的思考。这些才是学而时习之,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阅读中、在经验中得到体会,令自己得到无比的愉悦和升华。这不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

      随后南老师又为我们讲解了“有朋自远方来”,这里“朋”可并不是指普通的朋友,而是指知己。“远方来”也不是简单的从远地而来如此,不但是指空间上的远方,亦是指时间上的远方。例如你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于已作苦的某位先贤相同,你又何尝不是这位先贤的知己呢!“人生难得一知己”、“士为知己者死”从些话语中不难看出有这样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自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不知而不愠”为我们带来了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乃是一辈子没有人理解也不会怨天尤人。这令我想起了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季羡林先生,季先生研究的是非常生僻的东方学,在学术上可以被其引为知己的人,估计也无几人,但似乎从未听说过季先生怨天尤人的,反而是他在学术上的道德风范令后人无比敬仰。这就是简单的为学问而学问,并不与他人是否理解有关。

      南老师对这三段话总结为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自终无非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

      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别裁》,可能未必都能理解。但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都是一种境界,我想这也应该是《论语》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