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 六忠 劉雨鑫
每當站在岳陽樓上觀看這“八百里洞庭”,看到那“陰雨霏霏,連月不開”的岳陽樓,我也會生起“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感受。但若是看到了“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的岳陽樓,我也會“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面對這浩大的洞庭湖,我不禁身心舒暢。頓時,我仿佛回到了宋代,范仲淹剛提筆寫完《岳陽樓記》,那一刻,我終於理解了這篇文章的寓意。
看著岳陽樓中的人來人往,我陷入了沉思。“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不錯,這景象誰看了會不心生歡喜呢?可我轉了個彎,只見那一頭的岳陽還是陽光美好,這一側則已經陰風怒號,這時的洞庭湖就像一隻正在發怒的巨龍,我旁邊的遊客一個接一個的驚呼,每個人都“感極而悲”了。
一邊正在“喜氣洋洋”,一邊正在“感極悲”,這也許就是作者為什麼嗟乎了吧。他們都把喜與悲,托付于外境,而“古仁人”卻不是如此,他們“居廟堂憂民,處江湖憂君”不把快樂托付于外境上,因為外境是不可靠的,仔細想想就知道,快樂是短暫的,你不在廟堂要憂生、老、病、死,在廟堂要憂國憂民,真沒時間樂,要問何時樂,只能先憂後樂。
想到這裡,我豁然開朗,但又不禁掉下淚來,世上有幾人“先憂後樂”了,所有人都追求快樂,依照“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來走,卻沒想到憂患、煩惱正自撲來,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但誰能做到呢?等到國家滅亡,你會想:我當初為何不憂國憂民,而是一味享樂呢?
我走向正在做菜的老媽“老媽,我去了一次很好玩的旅行哦!”“臭小子,又神遊了,寫作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