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七年级忠班 雷一木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出自南爷爷为大学堂制定的信守。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总是处于顺境,所有人顺从你,没有人来反驳你,如果每个人都迎合你,没有人向你提出问题,那么你的心里就会有自傲,骄傲,事情也就很难做成了。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逆境中挣扎前行。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过分追求顺境,因为当一个人处于顺境时,他的内心往往会变得骄傲自满。
顺适,意味着在社会、事业或个人生活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人们往往渴望顺适,因为它能带来成功和满足感。然而,顺适也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产生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顺适状态,他可能会忽视自身的不足,对外界的挑战和变化视而不见,从而陷入自我膨胀的陷阱。
与顺适相对的是逆境,逆境虽然充满挑战,但它也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反思的宝贵机会。在逆境中,人们被迫面对自己的弱点,学会谦卑和坚韧。逆境教会我们如何在困难中寻找出路,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总是处于逆境。重要的是学会在顺适和逆境之间找到平衡。在顺适时,保持谦逊和清醒的头脑,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在逆境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放弃。这种平衡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起伏中保持稳定,不断前进。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提醒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谦逊不是自卑,而是一种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对知识和世界的敬畏。谦逊的人能够更好地接受批评和建议,更愿意学习和成长。在人际交往中,谦逊的态度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不仅是一句警世箴言,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告诉我们,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保持谦逊和清醒,不断自我反思和成长。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什么风浪,都能稳健前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